书院新闻


金秋十月,清华园内学术氛围浓厚。10月19日下午,至善书院首届“臻于至善”从游节在主楼后厅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至善书院特色课程“全球田野调查”为核心,集中呈现其实施路径与学生成果,致力于构建师生共融、教学相长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在真实社会场景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彭刚,至善书院院长汤珂、副院长晋军,以及至善书院导师、班主任、课程教师代表等嘉宾出席活动,与同学们共话成长。

一、开场致辞与主旨发言:聚焦社科视野与实践精神

活动伊始,院长汤珂致欢迎辞,对莅临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至善书院以社会科学为底色,强调田野调查在社会认知与理论构建中的关键作用。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真问题”往往来源于真实世界。他进一步介绍,“全球田野调查”作为书院重点打造的名片,未来将持续拓展展示形式、推动成果出版、加强政策转化与媒体合作,助力学生走出校园、走向世界,在田野中锤炼学术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副校长彭刚在随后的讲话中,结合清华育人理念,勉励同学们勇于探索、全面发展。他指出,当前清华大学正大力推进书院制改革,2025级新生中已有56%进入书院学习,体现了学校对跨学科、个性化培养模式的重视。他强调,社会科学研究既要扎根现实,也要善用前沿研究方法,在“从游”的文化氛围中传承学术精神、激发思想火花。他还以杨振宁先生关怀后学的事迹为例,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的学术共同体。

317CD

致辞发言

二、专题分享与资源推介:方法论支撑与平台赋能

副院长晋军以“全球田野调查:目标、方法与执行”为题展开专题报告。他以学生在山西调研中“从驱赶苍蝇到视而不见”的细节切入,生动阐释了田野融入与“社会实感”的生成过程。晋军系统介绍了书院构建的“6周调查机制”——即2周准备+2周实地调研+2周成果凝练与转化。今年暑期,书院共派出7支实践支队,每队下设若干小组,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产出了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力的调查报告。

随后,至善43班杜行同学系统梳理了书院及学校层面的科创资源体系。她提到,长周期项目如“颠覆性创新计划”“学推计划”“大创”“SRT”等为同学们提供了持续深入的研究支持;短周期活动如“燎原系列”“乐学工作坊”“院长下午茶”等则拓展了学术视野与交流渠道;此外,“挑战杯”“校长杯”等重要赛事也为成果展示与转化搭建了平台。

学生代表周一诺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从课程学习到科研实践的转化路径。她认为,“英语阅读与写作”“写作与沟通”等课程为其学术表达打下坚实基础,而志愿公益与社会实践则激发了她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基于此,她完成了关于白血病患儿家庭互助网络及县域中学生命教育状况两项具有社会价值的研究课题。

分享推介

三、互动交流与成果展示:师生共话,思想碰撞

活动设置了三大互动专区:学业导师交流区、全球田野调查与学生科研海报展区、至善学生科协答疑区。现场气氛热烈,师生围绕课题设计、调研方法、论文写作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展现出浓厚的学术氛围与生动的“从游”文化。

互动专区

四、田野故事与荣誉时刻:见微知著,步履不停

在“全球田野调查经历分享”环节,各支队代表依次登台,讲述田野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乡村治理到城市变迁,从文化传承到科技赋能,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现了至善学子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学术追求。书院为在调研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小组颁发奖项,以表彰他们在实践中的卓越表现与扎实成果。

颁发证书

至此,至善书院首届“臻于至善”从游节圆满落下帷幕。活动虽已结束,思考与探索仍在延续。书院将持续推出“全球田野调查”系列成果连载,推动形成“调研-交流-转化-再出发”的良性循环。期待至善学子在“从游”中成长,在田野中求真,以扎实的脚步,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图景与学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