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教学

培养目标

至善书院响应社会发展、国家治理及全球挑战等新需求,秉承清华大学“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探索“社科为基、数智为脉、文理交融、知行合一”的“政经社×数据(PES×D)”育人新模式。书院课程体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通专融合、文理交叉”特色,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国际政治等社会科学的基础上,融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开拓新兴交叉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广阔社科理论视野、掌握前沿数据分析工具、了解数智社会发展趋势、具备坚定社会责任感的“数智社会引领者”。

社会学专业

关注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的结构基础与制度根源,旨在培养理论素养扎实、方法训练有效、具有“社会学的想像力”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如下:A)具备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研究机构中独立从事管理和研究的工作能力;B) 具备在社会学本专业或其他领域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学术基础;C)具备成为未来领袖、推动社会进步的社会责任感。

经济学专业

具体如下:A)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的知识与方法,专业基础扎实,具备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继续深造的潜力;B)能够灵活运用经济学的原理,理解我国及世界经济的运行特征,并有能力参与相关的经济决策制定;C)富有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拥有全球视野和理性认知,具备成为各行业领军人才潜质。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扎实的科学方法训练,既有本土关怀又有国际视野,能够适应现代国家治理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如下:A) 熟练掌握政治学与行政学理论体系和国家治理方法技能,具备在党政机关、科研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咨政服务、公共政策分析等工作的能力;B) 具备进入国际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进一步学习深造的理论和方法基础;C)具备正确的政治价值、高度的公共责任感和面向国家治理重大需求发挥引领性作用的能力和素质。

国际政治专业

旨在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家国情怀、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国际政治专业复合型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国际关系学的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具有运用国际关系知识独立思考和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能透过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现象洞察国际关系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培养目标具体如下:A) 适应全球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家国情怀、世界胸怀、对人类未来的忧患意识和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责任感;B)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从事国际组织相关工作的能力;C)培养学生把握国际关系研究的前沿议题与当前形势,能对纷纭复杂的国际现象有深入清醒的认识,进而培养适应于国际组织、跨国企业、政府部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人才。

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方向

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交叉学科领域,注重培养具有社会科学思维、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如下:A)进入与全球治理事务相关的国际组织、政府部门等机构承担重任;B) 熟练掌握外语、跨学科知识和先进技术手段,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创新型人才;C)面向国家关于加强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和国际组织人才的需求,能够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相关领域发挥引领性作用;D)跨国公司、国际化企业培养战略规划和国际市场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

学制与学位授予

  经济学专业、社会学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和国际政治专业的本科学制均为四年。第一学年重点学习全校通识课程、高等数学与经济学专业、社会学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和国际政治专业的本科学制均为四年。第一学年重点学习全校通识课程、高等数学与“政经社×数据(PES×D)”基础课程;第二学年根据学生个人发展方向,选择学习相应专业核心课程;第三学年重点学习相应专业的方向课程;第四学年为个性化学习,包括高阶挑战性课程、综合论文训练、参与科研项目等。本科最长学习年限为所在专业学制加两年。


  除了课程学习外,学生需要参加暑期集中组织的全球田野调查等实践和学术活动。

  完成课程和培养环节要求后:

A)经济学专业本科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B)社会学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国际政治专业本科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基本学分要求

经济学专业、社会学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及国际政治专业本科培养总学分为142学分。其中,校级通识教育课程42学分,专业相关课程80学分,专业实践环节20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校级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课、外语课、写作与沟通、通识选修课和军事课程构成,共42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校级通识教育 42学分(如选小语种作为第一外语,40学分)


(1)思想政治理论课 18学分(必修17学分,限选1学分)

   必修课 17学分


(2)体育 必修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学生大三结束申请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需完成第1-4学期的体育必修课程并取得学分。

本科毕业必须通过学校体育部组织的游泳测试。体育课的选课、退课、游泳测试及境外交换学生的体育课程认定等请详见学生手册《清华大学本科体育课程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3)外语 (一外英语学生必修8学分,一外其他语种学生必修6学分)

公外课程免修、替代等详细规定见教学门户-清华大学本科生公共外语课程设置及修读管理办法。

    注:国际学生要求必修8学分非母语语言课程,包括4学分专为国际生开设的汉语水平提高系列课程及4学分非母语公共外语课程。


(4)写作与沟通课 必修2学分

    注:国际学生可用高级汉语阅读与写作课程替代。


(5)通识选修课 限选6学分

通识选修课包括人文、艺术、科学三大课组,要求学生每个课组至少选修2学分。

   注:港澳台学生必修中国文化与中国国情课程,4学分,计入通识选修课学分。

     国际学生必修中国概况课程,1门,计入通识选修课学分。


(6)军事课程 4学分 3周

   注:台湾学生在以上军事课程4学分和台湾新生集训3学分中选择,不少于3学分。

     国际学生必修国际新生集训课程。

专业相关课程分为三个课组,分别是“政经社´数据(PESxD)”基础课组、专业核心课组与专业方向课组。

(1)“政经社´数据PESxD)基础课组 ≥40学分

1)数学课和“政经社´数据PESxD)”课程 ≥34学分

注1:社科类相关的数学课程均可由高阶数学课程替代。

注2:2024级学生于2024秋至2025春季所选的《金融学基础》、《认识现代国家》、《全球史中的社会学》、《镜头中的国家与社会》以及《大学精神之源流》,每门课可分别替代一门“政经社´数据(PESxD)”基础课组课程。

2)计算机基础课 ≥6学分

注:计算机基础课程也可根据专业方向要求进行调整或替代。

(2)专业核心课组 ≥20学分

专业核心课组共4个课组。取得相应专业学位,必须完成该学位对应的核心课组和至少一个方向课组的课程。完成一个核心课组学习,应取得课组内课程至少20学分。申请各专业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含硕士和博士),需至少完成该专业6门核心课程并取得学分。各专业核心课程原则上不能替代,特殊情况需经该专业教学主管审批同意,替代最多不能超过两门。

1)经济学

2)社会学

3)政治学与行政学

4)国际政治

(3)专业方向课组 ≥20学分

专业方向课组共11个课组。取得相应专业学位,必须完成该学位对应的核心课组和至少一个方向课组的课程。完成一个方向课组学习,应取得课组内课程至少15学分。

1)政经社(PES)

本方向突破传统学科边界,聚焦现代社会核心问题,对话社会科学基本理论,推动基于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的社会科学的知识生产,培养具有问题意识和理论素养、立志投身我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专业人才。

注:为完成本方向学习,专业核心课组可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等四个专业任选其一并完成学分要求;其他专业核心课组课程,也可作为本方向课组课程。

2)经济学

本方向研究经济体系中资源分配、生产、交换和消费等基本原理和规律,结合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实践,探索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控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旨在培养能够深刻理解经济运行机制并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专业人才。

3)社会学

本方向关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新现象、新特征与新问题,探索各类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的结构根源与制度基础,旨在培养具备结构分析视角、田野调查能力以及数据分析工具,积极参与我国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的专业人才。

4)国家治理

本方向聚焦国家制度建设和治理的基本议程,培养适应复杂变革时代,善于运用政治学思维方式,熟悉国家治理基本知识和当代国家治理实践经验,具有现代化国家治理所需能力的专业人才。

5)国际政治

本方向应对国际形势变迁与数智技术发展,探究新时代的外交理论与实践,分析数智时代的新型外交,为我国在外交事务和对外投资等领域培养专业人才。

6)数字经济

本方向研究数字技术如何改变经济活动、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式,结合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培养能够理解和应对数字经济时代挑战的专业人才。

7)城乡发展与治理

本方向关注我国城乡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探索各地社会治理的新实践与新模式,旨在培养掌握政策分析与评估能力、了解社会运行底层逻辑、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志愿投身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

8)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

本方向针对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日益增长的对外交流,重点关注国际组织的运行规律和全球治理中的新型需求,培养适应全球化时代和我国对外交流需要的专业人才。

9)计算政治学

本方向着眼数字时代政治生活和政治分析的变革,探索计算技术方法与政治学研究的深度融合,培养既具有扎实政治学理论基础,又掌握数据科学与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现代计算工具开展政治现象分析、参与实证研究和知识创新的专业人才。


10)数字金融

本方向融合金融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知识,以数字技术为手段,研究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与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创新及应用,旨在提升金融效率、优化金融服务、防控金融风险,培养适应数字金融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11)科技、传播与社会

本方向关注数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对当代社会的日常生活、社会秩序与大众传播的深刻作用与广泛影响,旨在培养掌握科学社会学与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具备参与科技与传播研究与治理的专业人才。


3、专业实践环节 20学分

(1)夏季学期实习实践训练 6学分 8周

注:全球田野调查由书院统一组织,分为国内与国际部分。

(2)经典研读与学术训练 5学分

经典研读与学术训练课程应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结束时完成。

(3)综合论文训练 9学分

自主选题,在本科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